根据义乌市第四次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市第三产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批发和零售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市共有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51506个,从业人员18.74万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204.4%和123.3%。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批发业占59.2%,零售业占40.8%。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批发业占58.0%,零售业占42.0%(详见表3-1)。
表3-1 按行业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5.5%,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1%,外商投资企业占4.4%。内资企业中,私营企业占97.6%,有限责任公司占1.7%,股份有限公司占0.6%,国有企业1家。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5.4%,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1%,外商投资企业占4.5%(详见表3-2)。
表3-2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460.8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11.8%。其中,批发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86.37亿元,与2013年末基本持平;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74.47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39.3%。负债合计216.19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912.35亿元(详见表3-3)。
表3-3 按行业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下转第七版)
(上接第六版)
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铁路运输业除外)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市共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1732个,从业人员22181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242.6%和166.2%。
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4%,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1%,外商投资企业占0.5%。
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9.71%,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01%,外商投资企业占0.28%(详见表3-4)。
表3-4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91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230.4%。负债合计129.91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4.26亿元(详见表3-5)。
表3-5 按行业分组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三、住宿和餐饮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市共有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736个,比2013年末增长31.0%;法人单位从业人员7810人。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住宿业占34.6%,餐饮业占65.4%。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住宿业占46.3%,餐饮业占53.7%(详见表3-6)。
表3-6 按行业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1.9%,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1%,外商投资企业占8.0%。内资企业中,股份有限公司占2.7%,有限责任公司占2.2%,私营企业占95.1%。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5.6%,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1%,外商投资企业占4.3%(详见表3-7)。
表3-7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为20.0亿元,其中,住宿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1.96亿元,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8.05亿元;负债合计13.43亿元;全年实现年营业收入14.59亿元(详见表3-8)。
表3-8 按行业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四、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市共有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1371个,从业人员8561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765.9%和518.5%。
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5%,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1%,外商投资企业占0.4%。
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9.7%,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1%,外商投资企业占0.2%(详见表3-9)。
表3-9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6.3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297.5%。负债合计3.16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5.51亿元(详见表3-10)。
表3-10 按行业分组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五、金融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市共有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169个,从业人员4908人。
(二)资产总计
2018年末,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316.11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3.09亿元(详见表3-11)。
表3-11 按行业分组的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注: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汇总范围包括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监管的单位和监管范围之外从事金融行业的单位。货币金融服务和其他金融业负债合计数据根据人民银行提供的基层数据汇总。
六、房地产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市共有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1150个,比2013年末增长37.1%。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99个,物业管理企业132个,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333个,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5.3%、61.0%和60.1%。
2018年末,全市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从业人员为10534人,比2013年末增长31.5%。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1517人,物业管理企业4573人,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1937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18.0%、19.8%和55.0%(详见表3-12)。
表3-12 按行业分组的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全市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资产总计为1448.9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111.7%。其中,房地产开发企业964.59亿元,物业管理企业2.69亿元,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1.60亿元,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48.9%,下降7.2%和26.3%。负债合计1082.00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9.67亿元(详见表3-13)。
表3-13 按行业分组的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市共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3881个,从业人员26665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304.2%和267.0%。
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租赁业占8.2%,商务服务业占91.8%。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租赁业占4.5%,商务服务业占95.5%。
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62%,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02%,外商投资企业占0.36%。
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9.82%,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01%,外商投资企业占0.17%(详见表3-14)。
表3-14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980.79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234%。其中,租赁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66亿元,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977.13亿元,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342.1%和233.7%。负债合计642.17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9.46亿元(详见表3-15)。
表3-15 按行业分组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八、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市共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1366个,从业人员9407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426.88倍和266.7%。
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3%,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3%,外商投资企业占0.4%。
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8.9%,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2%,外商投资企业占0.9%(详见表3-16)。
表3-16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10.63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1073.6%。负债合计145.37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0.71亿元(详见表3-17)。
表3-17 按行业分组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九、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市共有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760个,从业人员6326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264.8%和179.4%。
在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5%,外商投资企业占0.5%(详见表3-18)。
在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9.3%,外商投资企业占0.7%。
表3-18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6.13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133.9%。负债合计1.84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72亿元(详见表3-19)。
表3-19 按行业分组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十、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一)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市共有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法人单位208个,从业人员5821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226.1%和174.5%。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18个,从业人员2068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150%和下降1.8%。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494.88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5662.3%。负债合计349.02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78亿元。
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2.94亿元,比2013年下降25%。本年支出(费用)合计4.95亿元。
十一、教育
(一)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市共有教育法人单位1437个,从业人员27153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205.3%和129.5%。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452个,从业人员18814万人,分别比2013年末下降21.1%和0.4%。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教育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1.03亿元,比2013年增长295.7%。负债合计1.55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7.27亿元。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318.87亿元,比2013年增长1045.5%。本年支出(费用)合计328.96亿元。
十二、卫生和社会工作
(一)法人单位及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市共有卫生和社会工作法人单位110个,从业人员11387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119.6%和138.9%。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43个,比2013年末下降39.4%,从业人员9022人,增长113.2%。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卫生和社会工作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4.56亿元,比2013年增长9100%。负债合计7.85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85亿元。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37.63亿元,比2013年增长151.4%。本年支出(费用)合计42.76亿元。
十三、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一)法人单位及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市共有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法人单位843个,从业人员5597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312.2%和169.9%。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28个,比2013年末下降6.7%,从业人员447人,下降60.1%。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4.09亿元,比2013年增长354.0%。负债合计3.04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29亿元。
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3.06亿元,比2013年下降85.7%。本年支出(费用)合计2.09亿元。
十四、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18年末,全市共有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法人单位1338个,比2013年末下降6.7%;从业人员20813人,下降11.6%。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的本年支出(费用)合计234.2亿元。
注释:[1]本公报中的企业法人单位,包括机构类型为企业的法人单位,以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
[2]本公报中的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不包括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
[3]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