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教育

一堂寓教于乐的劳动课

新丝路学校附属幼儿园让孩子“自在玩、自然得”

▢ 全媒体记者 樊婷婷 文/摄

麦子、水稻等都是普通的农作物,但对于如今的大多数幼儿来说,却是陌生的。上周,义乌新丝路学校附属幼儿园开展了一堂特殊的课程,组织小朋友们割麦子、晒麦子、打麦子,亲近自然,体验劳动带来的乐趣,让孩子们在劳动中感受收获的成功和喜悦。

一片麦田带来的收获

5月28日,记者走进新丝路学校附属幼儿园,看到园地内一小片已经成熟的麦田在太阳下闪着金灿灿的光芒。小朋友们正在老师的组织和带领下,学习收割麦子的方法,有的一手握着已经成熟的麦秆、一手握着小镰刀,有模有样地进行收割,有的则手握剪刀一棵一棵剪着麦穗……

“阿姨你知道这是什么吗?要不要我告诉你?”劳动现场,中六班的张子茉小朋友拉着记者兴奋地说,“这是麦子,我们平时吃的面条、馒头、花卷都是由麦子变成面粉做起来的哦。”

“95后”班主任陈晓霞介绍,活动前她已为小朋友们讲解了关于小麦的知识,告诉幼儿麦子熟了的特征,组织幼儿运用各自的感官去探索麦子成熟的外形特征:金黄的、麦子一粒一粒的,还有长长的麦芒……

而在更早的时候,在绿油油的麦田里,老师带着小朋友们站在田埂上,俯下身子认真观察小麦的根、叶、麦穗等,加深幼儿对麦子的认识。有的小朋友用手摸摸麦子,有的小朋友闻闻麦子,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孩子在大自然中愉快地学习和探究。

“劳动的快乐是别的快乐无法替代的。鼓励孩子种植农作物,不仅能体验和见证作物的生长过程,增强动手能力,还能感受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中了解农作、热爱农作、感恩自然。”新丝路学校附属幼儿园园长斯玉玲说,“劳动教育可以生活化,也可以学习化,这是一种倡导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幼儿园不会寄希望一次活动就让孩子养成不浪费粮食、知道粒粒皆辛苦,但至少孩子们再也不会把麦子当成草;麦子也不会只存在于书本里……它是活生生地在孩子眼前,让孩子去感受麦芒的扎手、麦穗的清香……也在劳动中体会坚持。”

努力创设“自然生长”的栖息地

新丝路学校附属幼儿园的孩子从小接受着“食育”教育,老师鼓励小朋友要跟土地做朋友,通过自己的劳作,去认识、去体验粮食来之不易。幼儿园里,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要通过亲自种植、晾晒、制作食物等方法,认识粮食、参与劳动。

据斯玉玲介绍,在“打造一所令人向往的小玩国”办园理念指导下,去年幼儿园改造时就在园内建造了一个庄园、一个菜园、一片梯田,努力营造充满自然节律、生命气息的环境,并根据不同季节种上油菜、莲藕、小麦、水稻、番薯以及各类蔬菜等。每个班级认领一片责任田,全程开展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去播种、施肥、拔草、除虫,参与植物生长全过程。到了收获的季节,孩子们自己动手收割,体验到书本里面讲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和自然发生着联结,在玩之中自然而然有获得。

除了这样的“劳动日”体验,幼儿园还设有童玩日、大餐日、行走日、清扫日、祝福日等特色课程,构建了基础性、游戏性、社会性共融的课程体系,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中,让小玩童“自在玩、自然得”。

2020-06-01 新丝路学校附属幼儿园让孩子“自在玩、自然得”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29794.html 1 3 一堂寓教于乐的劳动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