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柳青
“快来看,这里的豆子长得特别大。”5月28日,大陈镇中心幼儿园的孩子们欢欢喜喜地来到田园基地采摘四季豆。
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把采来的四季豆分装成66袋,在幼儿园门口义卖。随后,家长代表和孩子们一起前往口罩厂,用义卖筹得的1161元爱心款购买了口罩,准备在六一儿童节当天,送给坚守在防疫一线的医生和警察。
义亭小学内,三年级孩子们悉心呵护了一整年的枇杷树也到了丰收的季节。5月28日,孩子们提着篮子、登上梯子、采下果实,与伙伴一同分享了这份甜蜜。据悉,义亭小学利用校园绿化空间,为不同年级段的孩子开辟了不同的果园,并将果树的日常管理与校园劳动教育相结合,旨在引导学生树立劳动快乐、学会分享的观念。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衡量学生能力的“德智体美劳”五大指标中,学生的劳动技能、劳动素养不可或缺,可以说,劳育是教育的重要维度。早在20多年前,市教育局就开始有计划地在全市范围推进劳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经过多年探索,全市形成了“家校社”合力推进劳动教育的良好局面,实现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育人格局。
据悉,目前我市70余所中小学设有中药园、果园等校园种植区,其他学校也在班级内设立了生物角,或由学生认领绿植、责任地等进行种植体验。各校还结合二十四节气设立植树月、丰收节、劳动周等载体,把劳动教育渗透到了校园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为开展劳育实践的主阵地,家庭也是学生学习劳作的极佳场所。学校鼓励家长利用节假日,带领孩子寻找合适的岗位进行亲子职业体验活动,以让学生充分了解家长劳动的艰辛和奋斗者的幸福,并依托家委会的力量,向家长推行了《家庭实践教育课程》和《家庭实践课程活动手册》。以宗泽小学为例,学校自主开发包括家务劳动、生活技能、旧物改造、创意美工等在内的十余个家庭实践项目,引导学生学会洗衣、做饭、打造卫生、整理杂物等,在家庭实践活动手册记录孩子每天的成长,成为许多家长定期要做的“必修课”。
劳动教育要持续、全面开展,除了学校和家庭,也离不开社会的协同合作。23年前,市教育局与赤岸镇政府协商,建设了涵盖茶园、毛竹园、食用笋园、果园和可耕种土地的赤岸镇毛店劳动基地。每年,全市初中生都有机会背着行李前来,体验种植、采茶、收割作物,参观农展馆、了解农业发展史,以及亲手包馄饨、煮馄饨……自创办以来,毛店劳动基地已累计接待初中生16万余人,这里也成了几代人共同的青春记忆。
此外,我市还开设了森山小镇营地、义乌吉利动力小镇、华统工厂化养殖基地、缸窑古村等研学基地。近年来,每年有12000多人次在研学基地参与制作陶瓷、种植铁皮石斛、学习火腿制作、体验基因检测等劳动教育项目。
“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能有效扩大学生知识面、促其积累丰富的实践知识,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智力的发展。同时,学校、家庭、社会的多样劳动教育,也极大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为他们的课余时光增添了许多亮彩与乐趣。”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各校将继续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切实经历动手实践,接受锻炼,磨炼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