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王佳丽 文/摄
“这件事能完美解决,多亏调解员一次次上门服务,更要感谢毛店工作小组办事人员的良苦用心。”前几日,赤岸镇后金宅村一起民事纠纷得到和平化解,当事人成奶奶和邻居陈先生握手言和。这起长达15年的邻里纠纷,在赤岸镇“最多跑一地”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的积极参与下,画上了圆满句号。
这起邻里纠纷,要从15年前说起。成奶奶与陈先生两家是多年邻居,两家的房子之间有条沟渠,2006年时,陈先生将这条沟渠硬化成水泥路,用于自家堆放物品使用,这引起了成奶奶的不满。由于缺少沟通,成奶奶与陈先生将“小事”闹成了官司,最终,双方签订协议,约定两家之间腾出1.3米的公共区域,以保持“最美”距离。
“原以为这件事已经完美解决,谁知道去年愈演愈烈。”毛店工作小组组长邵奇说。去年9月,成奶奶再次来到毛店,一股脑儿将“委屈”倾诉了出来。原来,最近几年,陈先生家里种的枇杷树越长越大,枝丫早已延伸至1.3米的公共区域内,更何况,这里还堆放了水泥板、砖块等物品。由于协议上写的是公共区域不能堆放“固定物”,陈先生认为他堆放的水泥板、砖块不属于固定物,所以坚决不同意搬走,第一次调解未能和解。
去年12月16日,赤岸镇“最多跑一地”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投入实体运行,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劳资纠纷调解、矛盾纠纷调解、司法调解等服务。次日,邵奇与后金宅村网格长许国洲第一次上门调解,决心将该起邻里纠纷解决在家门口,但双方依然互不相让。“一次沟通不成,就去两次,两次不成就去三次,总要把它解决了。”邵奇说。
此后,赤岸镇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调解员王专红将服务送到基层,与毛店工作小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站调解员老朱等人组成调解组,多次上门服务,将代办调解服务“速递”到成奶奶家门口。枇杷树太大了,调解组上门修剪枝丫;堆放的物品不方便转移,调解组上门将物品搬至合适的地方。
经过多次上门调解,5月15日,陈先生终于妥协,同意与成奶奶再次达成和解。“所谓的‘面子’,不过就是你给我一个台阶,我给你一个台阶,大家互相包容,互相退让,什么事都能解决的。”王专红说。
据了解,如今,赤岸镇43个行政村(社区)都已设立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服务点。其中,毛店工作小组、尚阳村、清溪村、石城村以及水岸社区等5个精品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服务站点已于今年4月份投入实体运行,通过规范化操作流程和统一记录台账等方式,使村级站点运行更加精细化、人性化,最终形成以点带片、连片成面的辐射效果,实现民情代办服务全覆盖、化解效率再提升。乘着毛店工作小组精品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服务站投用的“东风”,成奶奶与陈先生的邻里纠纷也得到了顺利解决。
据统计,赤岸镇5个精品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服务站点自投入使用以来,已受理各类矛盾纠纷事项39件,化解36件,化解率达92.3%。截至目前,赤岸镇矛调体系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349件,已化解317件,化解率达90.8%。
记者了解到,3月份以来,赤岸镇每周都会组织一次矛盾纠纷大排查,并根据区块划分,由所在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服务点进行逐个解决。同时积极利用“党建+单元”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实现矛盾纠纷的早发现早解决,让村民真正享受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有事到这里,一条龙办结”的高质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