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人文

黄晓雅:挽起三千丝 一心为“簪娘”

天然石花瓣步摇

掩鬓发梳

珠花发梳

多宝发钗

米珠软璎珞

流苏禁步

▢ 全媒体记者 王月 文/摄

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璧醉佳辰。精致的发簪自古以来便与女子结下了不解之缘。或是簪于鬓发之间,或是藏于柜匣之中,它都是中国女子心中明媚的一抹温柔。一支支发簪在工匠手里反复打磨,精雕细琢,最后才能成为万千云鬓上的点睛之笔。

在义乌就有这样一位女子,她用灵巧的双手打造出一支支簪花钗环,挽起女子的三千青丝。她就是黄晓雅,一位“90后”簪娘。

“快不得”的手艺

所谓“簪娘”,其实便是做发簪以及各类传统汉服配饰的姑娘,她们用最细腻的心思,将铜丝铁片撵揉,饰以珍珠宝石,制作出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想要制作发簪的念头始于2018年初,在一场汉服游园会上,黄晓雅与众多穿汉服的姐妹一同参与活动。其间,女孩们相互讨论着各自的发钗发饰,交流搭配钗环首饰的心得。不同风格的服饰要搭配不同的配饰,每个姑娘手中都攥着一大把风格迥异的饰品,却时常觉得没有合适的首饰搭配衣服。“我为什么不自己试着做一个发饰呢?”说干就干,第二天,黄晓雅便来到义乌国际商贸城采购,开启了她的簪娘之路。

“一开始入门的时候是很盲目的,并不明确自己想要什么。”黄晓雅说,这是一个大批量生产的快消费时代,比起一针一线的慢工细活,人们更愿意追求高效与迅速。但是制作发簪是一项快不起来的工作,从挑选素材,到搭配色调,再到器物定型,每一步都精密、繁琐。

“这件作品,看似小巧普通,仅仅是将米珠串联这一项制作工序,就需要花费一整天以上的时间。”黄晓雅手中的这串饰品名为“软璎珞”,在搭配汉服时功能颇多,既可以当作装饰颈部的璎珞项链,也可以作为装饰发型的“围髫”。雀蓝色的珠子在阳光下折射出蓝绿两种光泽。据介绍,这是一种进口材质的玻璃米珠,形如米粒,中间有细孔,常用于制作珠花或项链。

通过鱼线将4000余颗雀蓝色米珠编织成网状,并适当点缀红色米珠,一件软璎珞才堪堪成型。“制作普通饰品只需要一台机器,运转一天可以产出成千上万件成品。”黄晓雅说,一件手工发饰,却需要簪娘用一两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悉心制作,每件作品都凝集着簪娘的一番心血。

从生活中找寻灵感

一件首饰从最初的灵感到完成制作,大概要花两周的时间。每当看到喜欢的样式,黄晓雅都会忍不住想要创作,但从“想到”到“得到”,中间还有一个“做到”。用什么材料,搭配什么样的素材,使用什么样的工艺,如何将思维碎片组织成完整的作品?这都需要漫长的实践。

金银铜器、玉釉珍珠、玛瑙翡翠……制作传统首饰的材料多达上千种,如何才能展现出最美的搭配?当然要从结构框架、材质统一、色彩搭配上入手。其中一件飞凤发簪是她的得意之作。当初,为了能更生动形象地展示凤凰发簪的飞舞状态,黄晓雅找寻了多种长羽鸟类飞行时的图片资料,用了一周时间初步构思出凤凰的身形姿态,再经过多次模拟勾画,才最终确定了飞凤发簪的整体造型。这只镀金铜制的凤凰约手掌大小,身上分出五支尾羽,每一片羽毛形态各异,但细节制作又和谐统一,由铜丝拧成,羽毛顶部镶嵌着红色玛瑙石,熠熠生辉。每一片羽毛至少需要两小时来勾勒,整只飞凤发簪的制作,需要不下两周时间。

传统美学支撑现代作品

簪娘制作一支发簪,最耗费的无疑是精力。一支出彩的发簪,不仅仅需要巧妙的设计,更要了解发簪背后的文化,否则它就是一副空皮囊,没有传统文化底蕴支撑,就失去了灵魂。

步摇是深受古今女子喜爱的发饰,它的制作颇有讲究。《释名·释首饰》曾记载,“步摇,上有垂珠,步则动摇也。”黄晓雅介绍,步摇的概念,始于两汉时期,最初用于贵族礼服。其形制多为凤凰蝴蝶类,或缀有流苏,随着佩戴者走路而摇曳生姿,故名步摇。随着时代的变迁,步摇的花式愈加繁复,渐渐衍生出伏卧状的鸟兽花枝等形态。为贴合现代需要,又不失传统,目前簪娘们制作的步摇多为花枝、龙凤主题,镶嵌玛瑙玉石,坠之珍珠流苏,整体造型轻盈飘逸,晶莹辉耀。

有时,黄晓雅也会模仿一些出土文物题材,加之时代审美来创作。她曾仿制过极负盛名的“李静训镶珠宝金项链”,这条“金镶玉”造型的项链,取材珍贵,制作精巧。链索由二十八颗镶有珠宝的金珠构成,上端装有扣钮,扣上镶有刻着鹿纹的蓝色宝石 ;项链下端是一组制作华美的坠饰,共分两层,上层以金镶宝石制成花朵,下层系一块镶有金边的滴露状玉石。

如今,这种珠光宝气的项链并不少见,反映出了中国古代传统审美特质,十分值得借鉴学习。“不断尝试新的事物,人生才会更有意义。”黄晓雅表示,自己的簪娘之路还很漫长,除了现在掌握的技巧之外,还将尝试学习中国传统的烧蓝、点翠等发簪制作技巧,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出一份力。

2020-05-11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28899.html 1 3 黄晓雅:挽起三千丝 一心为“簪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