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何欣 文/图
“武汉的阳光很好,花也开了,树也绿了,鸟鸣声多了,看见这些,我们相信,春意融融、草长莺飞,新的美好、新的希望,一定会如约而至!”昨日,市中心医院援鄂医疗队队长虞雅俊在日记里写下这句话,表达对援鄂工作的圆满完成充满了信心。
3月14日,在武汉市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内,15名治愈出院的患者与医疗队队员深情拥抱后,顺利出院。这是医疗队入驻武汉的“满月”之日,也是整建制接管的重症病区“清零”之日。收治的72名患者中,64名患者顺利出院,8名患者转入其他定点医院,这个重症病区圆满完成了它的使命。
并肩作战 迎来春天
昨天,武汉迎来了一个大晴天,望着窗外一片生机勃勃,虞雅俊说:“还记得我们刚抵达武汉的时候漫天大雪,不知不觉一个月就过去了。”作为五人小队的队长,虞雅俊始终将“一个不少地回家”的任务记在心里。
“魏萍的细致认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学高很稳重,还担任了副组长;晓超的每项工作都能快速高效完成;盛金的督导班也做得很好……”在工作日志里,她写道,“衣服上写着‘义乌’、写着‘中心医院’的我们,每个人都很棒!”
一起来的五个人,虽然以前都在同一个医院工作,但因为在不同科室,工作交集不多,而这次出征武汉,使他们成了亲密的一家人。过去一个月,队员们也与其他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医护人员,在最短时间内,在高强度的工作中,迅速产生默契,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一开始要靠衣服上写的名字才能互相辨别,但后来只要看眼睛就能认出来。”魏萍说。
而另一位队员李盛金,在这里遇见了自己大学时的好哥们,他说:“没想到毕业后的重逢是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时间,特别的地点。”他们在同一天跟着不同省份的医疗队来到武汉,被分配到同一个医院。出征前,他和同学还不约而同地剃了个“卤蛋头”。李盛金说:“来武汉,是我们没有商量过的一致决定。”
“统一战线” 击退疫情
“您父亲已经从危重症转为重症了。”负责危重症病人监护的援鄂医生郑学高给患者家属汇报了这个好消息,说完,听见电话那头一片欢腾。作为在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工作了十多年的他,对武汉市协和医院肿瘤中心201床患者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因为这是病区里最后一个摘掉危重症“帽子”的新冠肺炎患者,也是他职业生涯中为数不多的深刻回忆。
郑学高还记得,第一次见到患者时的情形,由于病情危重,这位大爷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在治疗的过程中,郑学高每天都能看到大爷病情在好转。再加上大爷非常配合治疗,这让他更加充满信心。他说:“半个月后,大爷病情明显好转,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那种突然涌上心头的感动真的无法描述。”
而与他有类似经历的援鄂队员段晓超,和病人们建立了“一个眼神就能懂”的特别关系。“大部分病人年纪偏大,说的都是方言,刚开始,真的不明白他们说的是什么,后来只要一个眼神或者一开口,我们就能明白。”段晓超说,这种与患者之间的默契带给她力量。
“刚来武汉的时候,心里很忐忑,但进了病房,看到每一个病人都在为活下去努力,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段晓超说,有时穿着防护服消毒工作有些费劲,病人就会主动来帮忙,还会一直说“你们太辛苦了”。这里,病人们习惯把“谢谢”挂在嘴上,而每一声感谢都为“医患一条心”增添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