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绣湖

◆烛窗心影

拜梅为师 细品梅香学做人

方向明

丁丽娜 作

庚子年正月初二,义乌江滨绿廊,沿江边一排排整齐的梅花开得正艳。红色、白色、黄色的梅花,以她淡而不素、香而不郁、美而不艳的特质,瞬间抓住了我的眼球。往年这时候,游人如织,纷纷驻足取景拍照留念。然而,今年因疫情,偌大的江滨绿廊,却人迹罕至,无人问津了。与常年相比真是“判若天渊”了。

冬春之交,一年四季中最艰苦的交替。北方冬梅多在冬季雪中绽放,又被称为望春梅。表达了严寒之地的人们对温暖春天的渴望。在江南,梅也在立春前后就含苞开放,是早春常见的树花。唐代张起诗“梅花犹带雪,未得试春衣”,说的就是早春还寒时节梅花的状态。唐代诗人崔道融爱梅的诗却与众不同,“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冬春季节交替过程中,人们对梅的情感表达方式也会有不同。

还有诗文中用“孤芳自赏”来形容梅花的品行,也是因为它的生存环境恶劣,百花凋敝境遇所至。其实,孤,并非是贬义词,恰好相反。孤,与众不同,不人云亦云,有个人主见。孤,有时会被人淡忘,有时还会被人议论,遭人嫉妒。陆游有诗为证,“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孤,一般与独、寂组词时,会有冷漠、无情的意思。孤,一旦与芳、胆组合,就会有一种鹤立鸡群,胜人一筹的感觉。试想生活中,有谁不想比别人家过得更好呢!事业上,又有谁不想比别人干得更出色呢!

其实,人生在世,许多时候并不是在为自己活着。因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和羁绊太多,往往掩饰自己的真性情。习惯阿谀奉承,习惯故作谦逊,给人一副假面孔。试想人人如果都这样,真情一词该何以堪?!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许多人的品行不如梅,梅可为人师。

梅不管风霜还是雨雪,都能以真实的自己对待世间一切变化。雪中也好,雨中也罢,有人欣赏也好,无人问津也罢。总是以她淡幽的暗香,淡定的心态,淡静素雅的美丽回报给养育自己土地,回馈给栽种抚育她的主人。后来,又有文人将她这种“感恩必报”和不畏三九“凌寒独自开”(宋 王安石 诗)的品格,形容为“铮铮梅骨”。清代吴淇有诗曰“尽把精华收拾去,止留骨骼与人看”。尽显梅的超凡脱俗之骨气。我认为毫不为过,且恰如其分。

毛主席也有《卜算子·咏梅》词: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代伟人的《咏梅》,更鲜明形象地诠释了梅品行的崇高,以及不畏“悬崖百丈冰”的英雄气概。

在举国笼罩在惊恐新冠病毒蔓延的氛围中,也不必人人自危,是否也应效梅呢!

梅,宠辱不惊的淡定;素雅高贵的品行;不争不媚的修为。

我崇拜梅!我愿拜梅为师!

2020-03-12 方向明 ◆烛窗心影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12329.html 1 3 拜梅为师 细品梅香学做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