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义乌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

与病毒“近身搏斗”

▢ 全媒体记者 王月

通讯员 王薇舒 文/摄

凌晨1点多,义乌市疾控中心大楼依然灯火通明,从疫情暴发的第一时间开始,连续20多天,义乌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的成员们日夜奋战在一线,守护着义乌人民群众的健康。

24小时工作的“侦察兵”

确诊新冠肺炎,检测病毒样本是关键一步。疫情发生以来,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这个由11名“战士”组成的战斗堡垒,就开始昼夜不停地运转。每有一份待检标本送达,他们就立即投入紧张的工作中,进行病毒核酸检测。

作为离“病毒”最近的人,检验员在工作中的防护等级要求很高,密封的防护服、密不透气的N95口罩、笨重的防护面罩,一样都不能少,在这样全副武装下,哪怕是和亲人面对面也无法分辨谁是谁。“由于无法拍照,所以我们的工作都不被人了解,实际上,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团队一直不分白天和夜晚,全天24小时值班。”检验科成员方晔说。

检测工作在PCR负压实验室内进行,每天需要常规“上机”检测3次,检验员每进去一次要连续工作4至5个小时,检验员一天中的大半时间都在与各种检测仪器、试剂和样本待在一起。检验员宗素进说:“我们整个实验室是一个很密闭的实验室,里面非常闷,戴着N95口罩会更加闷,呼吸都比较困难,每次出来全身都是汗。”但是,苛刻的环境没有吓退任何一个人,他们不惧艰险,总是第一时间出具确认或排除的检测报告,实时监控疫情,让病毒无处遁形。

实验室里的“战士”

因为标本有可能是病毒含量极高的污染源,检测工作必须在特定的实验室进行。每份标本需要连续工作4至5个小时才能出结果。这期间,检验人员一刻也不能放松,因为既要保证结果的准确性,还要确保自己负重工作时不能虚脱。因此,工作人员不分昼夜连轴转成了家常便饭,这对他们的身体和意志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我们现在穿这一套防护服,穿戴过程就要15分钟。实验过程大概是4至5个小时,期间我们不能喝水、上厕所。每一个实验过程下来,人会有点虚脱。”微生物检验科副科长陈波说,“但是我们依旧可以坚持,只要能争分夺秒地完成检验,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微生物检验科办公室的角落里,放着一张简易的钢丝床。疫情发生以来,检验人员不分昼夜加班加点,谁累了就在这张床上躺一会儿。很多时候,检测的采样样本很晚才到,有时是凌晨,但检验科接到样本后,没有人说一句怨言,而是立即投入工作,确保收到患者样本后及时检测。

在父母眼里他们是“不懂事”的孩子,但在疫情面前,他们是坚强勇敢的战士。“凌晨1点多,送来了一份应急样本,等做完实验出来,正好天空大亮了。”熬了一夜的微生物检验科“90后”小姑娘朱婧眼睛充满血丝,边说边和同事方晔一起穿起防护服,“现在又要开始上午的常规检测了。”

据了解,义乌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11名工作人员,平均年龄在36岁左右,这个“80后”占绝对多数的年轻团队,曾经在抗击甲流、防控登革热、应对H7N9禽流感等工作中屡建功勋。目前他们已完成90余批次近1600人次的病毒核酸检测工作,为抗击疫情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0-02-20 义乌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 16 16 义乌商报 content_46690.html 1 3 与病毒“近身搏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