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体制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学生较难创新发挥。同时,学生上课之外的时间被自习课、作业和考试填满。家长和老师容易把分数作为衡量孩子好坏的标准。孩子们极易出现压抑、焦虑、消极等负面情绪,甚至个别人进入大学仍会走向极端。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心理建设”工作,可以创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人文环境。
建议在初中和高中推广设置发展心理学课程,让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成长规律;在学校设专职心理辅导老师,增设心理咨询室,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政府相关部门组织心理老师进行培训,鼓励所有教师辅修心理学专业;组织公益讲座,改善家庭教育环境。